中醫小兒健康常識

小孩的健康最為父母所擔心,首先小孩的溝通表達能力尚未成熟,所以表達身體和心理的感覺需要靠父母細心和耐心的觀察。以下從一些簡略的小兒健康知識作為要點展開此文。

小兒健康有幾項重要指標,排除先天性的遺傳疾病外,主要從飲食消化系統、感冒免疫系統和睡眠夜尿夜啼作為日常生活健康狀態的診斷要點。身為ㄧ位中醫,中醫兒科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門珍貴的經驗學問,在近代主流醫學西醫的教育下,很多父母有很多的疑問和對中醫的誤解。有些人會問小兒是否可以服用中藥呢?以及如何為孩子打造健康的基礎,預防勝於治療呢?從古至今,在西醫尚未進入到中國時,當孩子生病都是以中醫中藥做為治療,所以在此答覆各位敬愛的父母們,小兒是可以服用中藥的。 婦產科中新生兒使用甘草水來退胎毒、小兒食積消化不良以麥芽、山楂、神曲等幫助消食,強壯體魄以黃耆、白朮健脾和胃,並依據小兒的體質,判斷其合適的調理方案,中藥當中又以植物藥最為平和,適合小兒嬌嫩的體質。

首先,父母必需明白小兒的體質有以下幾個特點,以作為日常生活保健的重要觀點。

1.小兒的新陳代謝快,容易產生變化,以大苦大寒的藥物不適合長期使用,然而西藥多以苦寒之性為主,容易傷及孩子的脾胃消化系統,導致腸胃虛弱,影響食慾。

2.小兒為稚陰稚陽的之體,易傷於外來六淫、內傷七情和生活習慣的影響,過怒傷肝或白天過度興奮會影響睡眠;寒氣盛受外邪易引起感冒;熱氣不外散導致中暑。另外,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小孩營養不夠,從小就進補,導致孩童過度服用補藥變成熱性體質,發育失衡,或過用清熱寒涼藥導致寒性體質,所以就連進補和清熱都要請教專業的醫師診斷來食用。

另外複方中藥往往單位中藥來的平和,也比起單ㄧ作用的西藥來的適合體質易變的小兒,小兒發燒,可以以中藥溫和的方式退燒,減少服用西藥後產生的疲勞感及副作用。

3.中醫對於小兒的體質調理,特別重視肺、脾、腎三個臟腑的平衡,肺主一身之氣、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胃之氣不足容易導消瘦、胃口不好、流涎、肚瀉;肺氣不足的小孩,對於外在環境的轉變,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呼吸道系統、過敏性和皮膚性的疾病,如:濕疹、感冒、過敏性鼻炎等;腎臟的功能與小兒的生長發育有較大的關係,腎氣不足的小孩會出現夜尿、發育緩慢等問題;失眠、焦慮容易發脾氣或便祕的小兒往往與心肝火旺或食積很大的關系。

小兒日常的調理,建議用溫和的小兒推拿按摩、捏脊、中藥或藥膳、快針灸,以起到及時治療或調理改善體質,預防勝於治療的作用。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852 3904 3369                 +852 5693 0178                Boost your immunity! Book your Online TCM Consultation Today!                      info@orientalhealth.com.hk
This is default text for notification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