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娘的“高招兒”

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 主任中醫師 郭岳峰
記得我碩士研究生畢業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一家省級中醫院工作。當時女兒才兩歲,還不到入幼稚園的年齡,我們夫妻二人都要上班,只好請我在老家的嬸娘來幫忙帶小朋友。平時的生活淡靜如水,最頭痛的就是小朋友生病,雖說我是一名中醫師,又在省級中醫院工作,與其他人相比,起碼不用專門請假帶小朋友去醫院看病。但因為孩子還小,生病的時候非得要爸爸或媽媽陪著,搞得我們很狼狽。
以前小孩生病我們都是去看我們醫院的兒科醫生,無非是中、西藥口服,再不行就打針這一套。其實常見小兒疾病最多的就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問題,諸如感冒發燒、消化不良等等。
有一年冬天的一天,女兒早晨起來出現鼻塞流清涕,額頭有些發燙,一量體溫38.2℃,我看了一下女兒的咽喉及舌苔,咽喉不紅,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考慮風寒感冒。平時家裡會常備一些中成藥,但我找了找沒找到,想必是用完了,就想吃完早飯再帶女兒去兒科看醫生。一旁的嬸娘摸了摸女兒的額頭,看了看女兒的情況,說“這是傷風,不用吃藥,更不用打針!”並吩咐我妻子說:“去,給我拿點生薑和蔥白“待我妻子拿來生姜和蔥之後,我嬸娘搬出搗蒜臼一陣猛搗,將生薑和蔥白搗成了糊狀,找來紗布將其包好,在女兒的手心腳心及前胸後背擦了一遍,然後對我妻子說:“你把她放在被窩裡,你和她爸一人按住被子一邊兩個角,不讓她動,她一著急,一使勁,就會哭出來,等她哭出汗來就好了!”女兒不知就裡,果然一通大哭大鬧,不消5分鐘,就出了一身大汗。待其平靜下來後,我們趕緊將其身上的擦干,換了一身干爽衣服,並熬了小米紅棗粥給她喝。做完這些,再一次量體溫,已降至37.2℃。
還有一次,女兒的小朋友過生日,邀請一幫小朋友一起慶祝。吃喝一通之後,又瘋玩了一陣,出了一身汗,沒有及時穿衣服,半夜裡就聽見她吭吭吃吃喊難受,一摸額頭髮燙,量體溫38.5℃,就給她用了一粒小兒退熱栓(肛門用藥),過了一會兒出了些汗,再量體溫退至37.5℃,看到已經退燒了,也就沒多想,繼續睡覺。第2天天亮,女兒還是喊難愛,問她那裡不舒服,她指指肚子,再量體溫38.2℃,回想起昨天晚上女兒為小朋友慶祝生日吃不少好吃的,又受風著涼,是典型的食滯發熱,用退熱栓後汗出熱退,只是暫時的,因食積未除,所以身熱又起,腹脹不適。慮及此,想到保和丸應為對症之藥,但還要等上斑以後才能去藥房取藥。嬸娘說:“這是滯住了,消導一下就好了!院子裡不是有風乾的瓜蔞嗎,去取點瓜蔞子來!“妻子趕忙到院子的棚架上將去年結的已經風乾的瓜蔞擱下來一個,交給嬸娘。嬸娘將瓜蔞用剪刀剪開,取出其中的瓜蔞子,拿來搗蒜臼將其搗碎,取來小鍋加上一碗水,將搗碎的瓜蔞子放進去煮沸5分鐘左右,過濾後還剩下半碗,又加入一匙羹蜂蜜,放的不太燙了,哄女兒喝下去。因我們夫妻二人要上班就先走了,等我中午下班回家,沒見到女兒。就問嬸娘女兒去哪兒了?嬸娘說:”喝了瓜蔞子蜂蜜水之後,解了一次大便,出了點兒汗,燒退了,肚子也不難受了,跟小朋友玩去了!“
一個星期天弟弟和弟媳帶著4歲的兒子來我家玩。正準備吃午飯的時候,小家伙的鼻子突然之間開始出血,量還挺多,妻子趕緊從冰箱裡拿出冰袋貼在小傢伙的前額上,然後用一條毛巾將其勒緊固定,但3分鍾後出血仍未能止住,我正尋思應該怎麼辦時,嬸娘將剛才焯蓮藕片的水用兩個碗來回倒騰了幾次,等不太熱的時候讓小傢伙喝了下去,不消2分鐘,血就止住了。問了一下弟媳,了解到侄子平時喜歡吃煎炸食物,像什麼炸雞腿、炸薯條、焦鍋巴,還喜歡喝可口可樂、雪碧之類的飲料。平時大便乾燥,解大便很費力,隔三差五就會鼻子出血,還有口臭。因此建議弟弟和弟媳,要晝量限制小朋友進食近多的煎食物,少喝可樂、雪碧一類的飲料,因為這些會導致腸胃積熱,肺與大腸相表裡,積熱上攻,熱迫血行,就會導致鼻衄。而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生用,具有凉血止血、散淤之功,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等;熟用能益血、止泻,还能健脾、开胃。
一天我打籃球不小心扭傷了腳踝,當時就腫了起來。我一瘸一拐地回到家裡後,正準備拿冰袋對患處進行冷敷,嬸娘一看我這副模樣,就說:“別用冰袋冷敷,這樣容易留下病根兒,我有更好的辦法!”處理軟組織損傷先冷敷,後熱敷,這是醫學教科書上的常規方法。我有些納悶兒,不知嬸娘有什麼更好的辦法?由於以前我見識過嬸娘對付我女兒和侄子的“高招兒”,所以我就未再堅持,等著看嬸娘怎麼對付我這受傷的腳踝。因為腳傷請假沒有上班,第2天上午受傷的腳踝似乎腫痛得更厲害了,我有點著急,催促嬸娘趕快想辦法。下午,嬸娘叫來隔壁同事家6歲的小男孩,並拿來我們平時洗腳的的盆子,讓我把傷腳放在盆子裡,轉身對那小男孩說:“來,對著叔叔腳撒一泡尿!”那小朋友還有點不好意思,在嬸娘的催促下,鼓足勇氣將整整一泡尿撒在我的腳踝上,讓我不斷地用童便擦洗患處,並輕輕按摩。當時感覺沒什麼不同,但當晚腫痛就有所減輕,就這樣連續用童便沖冼並按摩3天以後,腳踝的腫痛竟減去大半!我查閱了一下文獻中對於童便的記載,历代医家均认为,童便有两大显著功效,一为滋阴降火,二为止血消淤,诚如古人云:“为降相火之要药,消淤血之神品”。晋代褚澄《劳极论》说:“降火甚速,降血甚神。治咳血症,饮溲溺百不一死,若服寒凉,百不一生,真百试百验也。”清代血液病专家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对童便颇多称颂,拟名为“回龙汤”,即用自己小便,每去头尾,接用一碗趁热服,化血清火,自还神化,为血证妙药。北京已故著名中医蒲辅周也十分喜爱使用童便治诸血证,他说:“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余用之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惜乎世人以秽浊目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
看來一個農村大娘的治病高招,無不包含了中醫治病養生的大智慧。善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852 3904 3369                 +852 5693 0178                Boost your immunity! Book your Online TCM Consultation Today!                      info@orientalhealth.com.hk
This is default text for notification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