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慈

中醫治感冒~“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一般人認為感冒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但你是否曾思考過,同樣在學校或辦公室,為什麼有的人不感冒,您卻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甚至是發高燒、嘔吐等症狀。可見,外在致病因素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治療時不可只在乎外在邪氣,而忽視了內在因素。 中醫的古代醫籍曾強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從而可見,中醫治療感冒,主要是看重人體內在因素。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中醫也同時認為“天地之間自有一種戾氣,自口鼻而入”,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流行性傳染病。但是外在病菌是無所不在根本消滅不完的。時至今日,中醫治療外感病,主要還是以治療內在因素為主,協助正氣以抵抗外邪。所以治療感冒最好的方法不是消滅外界的細菌病毒,而是要改善身體內部環境。沒有了繁殖複製的環境了,細菌病毒不能繼續發展了,疾病就慢慢消失了。例如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小柴胡湯,分別治療不同病因病機導致的感冒,所以中醫治療感冒不是為什麼殺滅或排出病毒,而是調整整體的體液代謝平衡,或是經絡的通暢及臟腑的平衡。病毒某程度上只是誘發因素,身體會調動免疫功能與外邪對抗,但當自身身體失衡不完整健康時,免疫功能也跟著失衡,開始出現身體疼痛等症狀。中醫採用中藥或針灸治療是在提升人體自愈過程出現對抗身體的阻滯,而不是打擊病菌。所以同樣是感冒,每個人的用方不見得相同,因而協助各提達到系統的平衡。

IVF針灸、草藥 生育輔助療程

建議在做 IVF前,先進行調理三個月。 不孕多由於腎氣虛弱,宮寒不孕,有部分患者由於長期注射激素,增加生殖瘤生成的可能性,並降低了卵巢排軟的功能。   第一階段: 進行IVF前/胚胎冷凍前 針灸可以改善子宮和卵巢的血液循環、加快卵巢血液的供應、暢通輸卵管,提升卵子的質素。 建議針灸療程8~12周(每周1~3次)的療程,若腎氣更加虛弱者,須搭配中藥或艾灸等療法。目前西醫的排卵針或排卵藥物,主要以促進排卵,而中醫的治療不僅促進排卵,對於卵子的質素提升起到作用,大量的臨床文獻記載。 建議注射排卵針的過程當中,持續進行針灸及因人而異選擇服用中藥。   第二階段: 進行IVF當下及之後的助孕療程 建議針灸療程12~16周(每周2次) 等待胚胎確定著床的兩個禮拜皆可透過針灸改善子宮內環境,協助胚胎著床,並減少進行IVF人工受孕取卵中麻醉所造成的副作用,例如:腹脹、疲勞、焦慮、失眠和潮熱盜汗等反應。確定胚胎著床成功後,繼續透過針灸和中藥改善婦女懷孕過程中氣血不足、孕吐等反應,進行保胎的治療。   自然受孕: 經臨床效文獻證實,針灸確實能增加IVF及IUI的成功受孕率,然而人工受孕存在一定風險。 在傳統醫學來說,女性年齡少於40歲,輸卵管沒有阻塞,丈夫的精子活動力及量正常的情況下,建議最好使用中醫的方法進行身體調理,很多夫妻都因此能自然受孕! 同樣的,現代人的生活忙碌,男性不育的比例上升,男性40歲以上有可能出現精子活力下降及精子畸形等問題,現代人有年輕化的傾向,降低受孕的可能性。針灸和草藥可以提高身體的血液流動,改善男性生育問題,如果遇到生殖系統陽痿問題,還可增加血流量與效透過草藥和針灸,強調全身性的平衡,並不只是針對局部問題。針灸刺激下丘腦,有效地平衡內分泌系統,對於男性不育症起到積極的效果,並提高免疫力,可替代西藥所帶來的耐藥性和副作用問題。  

小兒捏脊拔罐保健

小兒的體質較敏感,臟腑功能比較嬌嫩,機體的功能也較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若體質不佳的小孩,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弱,若能做到適當的保健養護,可以減善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症等呼吸系統的疾病,游醫師在諸多臨床案例中也透過拔罐和中藥,改善小朋友便秘、食慾、睡眠和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腹脹、腹痛等問題。拔罐是一種預防保健兼治療的中醫方法。 現代小孩由於出生過程的種種原因,有的孩童先天肺氣和腸胃系統較弱,容易出現鼻敏感,或消化系統欠佳的問題。有些孩童因為飲食過少或過盛的原因,也導致拉肚子或便秘等問題,易出現煩躁,不容易入睡,容易哭鬧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拔罐的治療原理:拔罐療法透過排氣後造成罐內的負壓,當罐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神經、肌肉、血管及皮下的腺體,可以調節人體血管舒、縮功能,改善局部氣血循環,暢通經絡氣血循環,透過臟腑相對應的穴位,提升人體的臟腑功能。   臨床應用: 小兒 呼吸系統保健 腸胃 治療方法: 在專業醫師選用經絡和穴位上,先進行推拿10~30次,在進行走罐、留罐5~10分鐘。 最初治療: 每日一次,10次回一個療程,兒童身體強壯後,可以做為每周一次定期的保健,可依據兒童個體健康狀態,配合藥茶療法,虛弱者可搭配艾灸臍療法以提升小兒消化系統及對外的體抗力。 此種療法也減少兒童對針灸的恐懼或無法堅持藥茶的困難。

小兒中醫及濕疹治療

小兒屬於「稚陰稚陽」的身體,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外界寒氣過盛則易感冒,當感冒過程中出現發燒,做為父母的一定會非常緊張,吃退燒藥。以中醫的觀點,發燒乃人體正氣與病毒細菌交征的過程,也代表著孩童的免疫力尚佳,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而使用中藥的優勢在於,以較溫和的方式退燒,主動協助人體正氣驅邪外出,服用藥物後也不會導致容易疲勞,導致脾胃消化系統功能的減退。當脾胃之氣受到損害,孩子會出現胃口不好,較重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另外腎臟與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關,當腎氣不足時,孩童容易出現夜尿、骨骼發育問題,多以滋陰補腎。 另外在臨床上,發現早產兒屬於肺氣不足的比例比較高,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及皮膚性的疾病,例如:濕疹、鼻敏感、氣喘等。 對於孩子的治療,醫師以了解孩童的體質為先,所謂的體質指先天的遺傳和後天補養間的相互影響,主要分成寒、熱、虛、實作為最基本的四種體質,而在臟腑調理方面,以肺、脾、腎三臟最為關要。   小兒濕疹:  出現症狀: 皮膚乾燥 ,嚴重時可以泛紅甚至出水症狀。由於痕癢的關係,較小的嬰兒可能會表現煩燥不安。 中醫認為濕疹關係著「內因」與「外因」,內因更佔主導地位。 濕重: 症狀上伴有水泡 血熱: 出現疹色紅並且搔抓出血 風邪: 隨著氣候改變容易起疹 脾虛: 伴隨消化系統的問題 濕疹容易反覆發作 ,所以找出病因格外對於治療格外重要。 中醫師經過望、聞、問、切,診斷出病因以處方用藥,若濕疹水泡比較明顯,即水濕更重,用利濕法,通常透過大小便排出多餘的水分,可以用一些冬瓜皮、薏米等等;若舌苔更膩者,會放入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濁的藥物;化熱者以清熱,用黃芩、黃柏連翹等;血熱者用涼血,多伴有疼痛出血較重者,可用丹皮、紫草等。在以上處方用藥兼需顧及孩童脾胃,請教專業醫師。   小常識分享: 食療 菜泥湯:新鮮白菜、紅蘿蔔、捲心菜,洗淨後切成小塊,加水煮15分鐘左右,取出搗泥狀後服用,可以加適量鹽。  功效上以祛濕止癢。 另外可以搭配小兒推拿及拔罐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

+852 3904 3369                 +852 5693 0178                Boost your immunity! Book your Online TCM Consultation Today!                      info@orientalhealth.com.hk
This is default text for notification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