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_half]
一、關於哮喘
哮喘是指由於感受外邪,痰濁內蘊,情志失調而致肺氣上逆,失於宣降,或久病氣虛,腎失攝納,以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常見病症。
哮喘常有多種疾患引起,病因很複雜,常見的病因有外邪犯肺、痰濁內蘊、情志失調、久病勞慾等,致使肺氣上逆,宣降失職,或氣無所主,腎失攝納而成。
哮喘的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類。實喘在肺,為外邪、痰濁、肝鬱氣逆,邪壅肺氣而宣降不利;虛喘當責之肺、腎兩臟,因精氣不足,氣陰虧耗而致肺腎出納失常,尤以氣虛為主,病情錯雜者,每可上實下虛並見,或正虛邪實,虛實夾雜。
[/one_half]
[one_half_last]
[/one_half_last]
二、中醫藥治療哮喘之作用及優勢
中醫治療哮喘病,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以辨證論治為基本原則,通過全面調整患者的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來控制哮喘,緩解症狀,阻止病情進展,防止併發症發生。中醫治療哮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原則指導下選用或綜合使用中藥內服、中藥外治(穴位貼敷、天灸等)、針灸、拔罐、氣功、推拿、藥膳等等,並可配合情志調攝、飲食調理、運動健身等。
1. 整體觀念
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及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相互影響。人體自身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相互聯繫,各種功能相互協調,彼此為用。在患病時,體內各個部分亦會相互影響。因此,治療各種疾病時,就要考慮到自然和社會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治療用藥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即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天時氣候提點,以及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另外,也要考慮到人體各臟腑、器官、組織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影響,全面調理臟腑之間的關係,使其相互協調,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2. 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不同的哮喘病患者,由於他(她)們的年齡、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以及臨床症狀不盡相同,因而表現為不同的證型因此在通過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辨別,確認了其證型後,就可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藥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這所謂的「證型」就是疾病在某一階段的本質。只有針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即中醫學經常強調的「治病求本」,才能有較好的療效。辨證論治是中醫診療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也是其診療體系的一大特色,應用於哮喘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 辨別標本
哮喘病的病機總屬於正虛邪實,因痰伏於內,遇感誘發。發時痰阻氣道,肺失宣肅,以邪實為主;平時則正虛顯現。其辯證要點為辨已發、未發,已發者以邪實為主,應審其寒熱虛實,攻邪治標;未發者以正虛為主,需審查陰陽,分別臟腑,了解肺、腎虛之先後主次,扶正為本。哮喘病總的治療原則不外補虛瀉實。如朱丹溪所言「未發以扶正氣為主,已發以攻邪氣為急」,發作期多實喘,當攻邪治標祛痰利氣,寒痰當溫化宣肺,熱痰宜清化肅肺,病程日久,本虛標實者應標本兼顧,扶正驅邪。緩解期多虛喘,應扶正固本,宜培補攝納,陽虛者溫補,陰虛者滋養,分別用補肺、健脾、益腎之法,其中尤以補腎為要,因腎為先天之本,精氣充足則根本得固。
4. 療效可靠
中醫藥治療哮喘病,療效可靠。不僅使患者的急性症狀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或消除,自我感覺好轉,精神體力得以恢復,睡眠及飲食狀況改善,而且還可使其緩解期明顯延長,體質得以增強,免疫力提高,復發率明顯下降,從而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而且極少毒副作用。
請諮詢我們的醫生,以確定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
郭岳峰博士 |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 醫學博士 |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 醫學碩士 |
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全科 醫學學士 |
註冊中醫師 |
參閱文章: |
艾灸治療鼻敏感 |